基地址控制 | Solaris 的一个特性,允许识别线程将驻留在物理内存中的位置。 |
单次调用函数 | 一种限制特定函数/例程仅执行一次的能力。后续调用将返回,不执行且无错误。 |
取消 | 从程序内部终止线程。 |
条件变量 | |
分离线程 | |
派生所有线程 | 一个标志,强制所有线程创建调用都成为带有共享内存的派生。由于 Linux 将 fork() 定义为一种特定的 clone() (线程),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固有的。其他实现必须重新定义或封装线程创建调用才能实现这一点。 |
仅派生调用线程 | |
派生进程 | 一个独立的任务,与其他任务本质上不共享任何东西。唯一的通信是通过管道、文件和显式共享内存。 |
可连接线程 | 将线程合并到单个执行上下文的能力(?)。 |
内核空间线程 | 由内核处理/调度的线程。 |
互斥锁 | 代表互斥 (Mutual Exclusion)。互斥锁可以使用访问标志锁定内存的特定部分。 |
互斥锁属性 | |
每线程数据处理函数 | |
每线程信号处理 | 指定共享信号的能力。换句话说,多个线程可以共享一个信号:如果信号被引发,只有一个线程需要响应。这与非共享信号不同: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信号表。 |
优先级反转处理 | 当线程被 I/O 阻塞时,提供线程的临时重新优先级排序。 |
优先级调度 | 以编程方式识别要执行的线程的顺序、优先级或下一个线程。 |
进程 | 本质上与任务相同,拥有自己的私有数据和事件区域。但是,通常“进程”定义了整个正在运行的程序,该程序可能具有多个线程和/或任务。此外,“进程”描述了一个监督程序。 |
处理器特定线程分配 | 将特定线程指定给特定处理器的能力。这对于处理诸如中断或加速器等特殊事务的处理器很有用。 |
读者/写者锁定 | 在 Solaris 中,线程可以同时有一个写者和多个读者。 |
信号量 | 一对锁定数据集的函数,p() 和 v() (分别是锁定和解锁) |
共享/私有互斥锁 | 为互斥锁提供单独的空间 |
指定并发性 | 识别哪些线程将被多进程处理的能力。 |
堆栈大小控制 | 限制、调整大小或检查线程堆栈使用情况的能力。 |
同步 | |
任务 | 与进程类似,任务有其自己的数据和事件区域,但任务通常包括与其他父任务、子任务或姊妹任务的交互。任务可能具有要执行的特定分配;而进程可能进行监督。 |
线程 | 最小的执行上下文 (COE)。通常创建它是为了与父级直接共享数据。 |
线程 | 正如 Linus Torvalds 对它的定义:'执行上下文'。它基本上是包含共享代码、数据和堆栈的最小基本可执行单元。因此,它仅仅是处理器的上下文。 |
线程属性 | |
线程 ID 比较 | |
线程挂起 | 临时停止线程的执行。在 Linux 内核空间线程中,这可以使用 SIGSTOP 和 SIGCONT 来完成。 |
用户空间线程 | 由特殊库在单个任务内处理/调度的线程。 |
| |
| |
| |
| |
| |
| |
| |
| |
| |
| |
| |
| |
| |
| |
| |
| |
| |
| |
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