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8 章。备份和恢复程序

目录
8.1. 服务器备份程序
8.1.1. 使用 ``tar'' 备份:
8.1.2. 使用 ``KDat'' 备份:
8.2. 服务器恢复程序
8.2.1. 使用 ``tar'' 恢复:
8.2.2. 使用 ``KDat'' 恢复:
8.3. Cisco 路由器配置备份

执行定期备份应被视为负责任的系统管理员的首要任务之一。 尽管 Linux 是一个极其可靠的操作系统,但故障可能会、确实会而且很可能会发生。 它们可能是由硬件故障、电源中断或其他无法预见的问题引起的。

更可能发生的是人为错误导致的问题,从而导致对关键文件的意外更改,甚至删除。 如果您在系统上托管用户,则肯定会被要求恢复一两个不小心删除的文件。

如果您执行定期备份,最好是每天一次(至少对于经常更新的用户文件),您将有望减少此类文件丢失的可能性,并提高您从中恢复的能力。

执行备份最安全的方法是将它们记录在单独的介质上,例如磁带、可移动驱动器、可写 CD 等,然后将您的备份集存储在与您的 Linux 系统不同的位置。 有时这可能不切实际——也许您没有防火保险库来存放备份磁带! 或者也许您一开始就无法访问这样的外部备份系统。 尽管如此,备份仍然可以执行,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。

在我的工作场所,我对多台 Linux 服务器执行备份。 根据具体情况,其中一些备份集被写入磁带,另一些通过网络写入单独的服务器,而另一些则只是写入单独的磁盘分区(例如,在 ``/archive/'' 文件系统中),通过自动 cron 作业(可能是因为服务器位于远程位置,因此每天访问以执行磁带备份是不切实际或不可能的)。

在家,我没有外部备份系统,也没有大量可用的磁盘空间来写入备份映像。 因此,我转而仅备份 ``/home/'' 以及 ``/etc/'' 中的一些自定义配置文件,并将备份集写入单独的磁盘分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