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ux 支持许多不同的网络协议
互联网协议最初是在二十年前为美国国防部 (DoD) 开发的,主要目的是为了互连不同品牌的计算机。TCP/IP 协议套件通过其分层结构,可以将应用程序与网络硬件隔离开来。
虽然它基于分层模型,但它更侧重于提供互连性,而不是严格遵守功能层。这是 TCP/IP 成为事实上的标准互联网协议,而不是 OSI 的原因之一。
TCP/IP 网络自 Linux 诞生之初就已存在。它是从头开始实现的。它是最健壮、快速和可靠的实现之一,也是 Linux 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。
相关 HOWTO:http://metalab.unc.edu/mdw/HOWTO/NET3-4-HOWTO.html
IPv6,有时也称为 IPng(下一代 IP),是对 IPv4 协议的升级,以解决许多问题。这些问题包括:可用 IP 地址短缺、缺乏处理时间敏感流量的机制、缺乏网络层安全性等。
更大的命名空间将伴随着改进的寻址方案,这将对路由性能产生重大影响。Linux 存在一个 beta 实现,并且预计 2.2.0 Linux 内核版本将推出生产版本。
IPX/SPX(互联网数据包交换/顺序数据包交换)是由 Novell 开发的专有协议栈,基于 Xerox Network Systems (XNS) 协议。在 1980 年代初期,IPX/SPX 作为 Novell, Inc. 的 NetWare 的组成部分而变得突出。NetWare 成为第一代 LAN 的事实上的标准网络操作系统 (NOS)。Novell 为其 NOS 配备了面向业务的应用程序套件和客户端连接实用程序。
Linux 具有非常干净的 IPX/SPX 实现,允许将其配置为
此外,Caldera 为 Linux 下的 Novell NetWare 提供商业支持。Caldera 提供基于从 Novell Corporation 获得许可的技术构建的全功能 Novell NetWare 客户端。该客户端提供对 Novell 3.x 和 4.x 文件服务器的完全客户端访问,并包括 NetWare Directory Service (NDS) 和 RSA 加密等功能。
Appletalk 是 Apple 的互联网协议栈的名称。它允许对等网络模型,该模型提供基本功能,例如文件和打印机共享。每台机器都可以同时充当客户端和服务器,并且每台 Apple 计算机都包含必要的软件和硬件。
Linux 提供完整的 Appletalk 网络。Netatalk 是 AppleTalk 协议套件的内核级实现,最初用于基于 BSD 的系统。它包括支持路由 AppleTalk、通过 AFP (AppleShare) 提供 Unix 和 AFS 文件系统服务、提供 Unix 打印机服务以及通过 PAP 访问 AppleTalk 打印机。
有关更多信息,请参见第 5.1 节。
一些第三方为 Linux 提供 T-1、T-3、X.25 和帧中继产品。通常,这些类型的连接需要特殊的硬件。提供硬件的供应商也提供带有协议支持的驱动程序。
Linux 内核具有内置的 ISDN 功能。Isdn4linux 控制 ISDN PC 卡,并且可以使用 Hayes 命令集(“AT”命令)模拟调制解调器。可能性范围从简单地使用终端程序到通过 HDLC(使用包含的设备)进行连接,到通过 PPP 完全连接到 Internet,再到音频应用程序。
Linux 内核内置支持 PPP(点对点协议)、SLIP(串行线路 IP)和 PLIP(并行线路 IP)。PPP 是个人用户访问其 ISP(互联网服务提供商)的最流行方式。PLIP 允许廉价地连接两台机器。它使用并行端口和专用电缆,实现 10kBps 至 20kBps 的速度。
Linux 内核内置支持业余无线电协议。
特别有趣的是 AX.25 支持。AX.25 协议提供连接和无连接两种操作模式,既可以单独用于点对点链路,也可以用于承载其他协议,例如 TCP/IP 和 NetRom。
它在结构上类似于 X.25 2 级,但进行了一些扩展,使其在业余无线电环境中更有用。
Linux 的 ATM 支持目前处于 pre-alpha 阶段。有一个实验性版本,它支持原始 ATM 连接(PVC 和 SVC)、IP over ATM、LAN 仿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