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

5. 基准测试的陷阱和注意事项

在整理这份 HOWTO 之后,我开始明白为什么 “陷阱” 和 “注意事项” 这两个词经常与基准测试联系在一起...

5.1 比较苹果和橘子

或者我应该说苹果电脑和个人电脑? 这太明显了,而且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争论,我不会深入细节。 我怀疑在 Mac 上加载 Word 与在普通奔腾处理器上加载 Word 所花费的时间,是否能真正衡量任何东西。 同样地,启动 Linux 和 Windows NT 等等... 尽可能尝试比较配置相同的机器,只进行单一的修改。

5.2 信息不完整

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非常常见的错误。 人们经常在 comp.os.linux.hardware 中读到以下或类似的说法:“我刚插入了运行在 nnn MHz 的 XYZ 处理器,现在编译 Linux 内核只需要 i 分钟”(根据需要调整 XYZ、nnn 和 i)。 这令人恼火,因为没有给出其他信息,也就是说,我们甚至不知道 RAM 的大小、交换空间的大小、同时运行的其他任务、内核版本、选择的模块、硬盘类型、gcc 版本等等... 我建议您使用 LBT 报告表,它至少提供了一个标准的信息框架。

5.3 专有硬件/软件

一家著名的处理器制造商曾经发布过使用特殊定制版 gcc 生成的基准测试结果。 撇开道德考量不谈,这些结果毫无意义,因为 100% 的 Linux 社区将继续使用标准版本的 gcc。 专有硬件也是如此。 当基准测试处理现成的硬件和免费(GNU/GPL 意义上的)软件时,它会更有用。

5.4 相关性

我们在讨论 Linux,对吧? 所以我们应该忘记在其他操作系统上产生的基准测试结果(这是上面 “比较苹果和橘子” 陷阱的一个特例)。 此外,如果要测试 Web 服务器性能,不要引用 FPU 性能和其他不相关的信息。 在这种情况下,少即是多。 还有,你需要提及你的猫的年龄,你进行基准测试时的心情等等。


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